马太福音第五章


登山宝训——作主门徒ABC

登山宝训是马太福音第五、六、七章中主耶稣最为人熟知的教训,可惜大概也是人最不愿明白、也最疏于遵守的教训。登山宝训(太567)犹如一篇天国宣言,教导基督的门徒以天国的准则,天国八福(5:3-11)是宣言中的八个大纲。从5:12开始,直到7:24-27的总结,主耶稣的教导完全遵循着天国八福展开。

登山宝训可能令读者困惑,甚至有圣经学者猜想,使徒马太道听途说主耶稣教导的一堆片言只语,然后东拼西凑地记载在马太福音中,于是成其为“登山宝训“云云,这绝对是不正确的。我们马上会看得一清二楚,登山宝训深入浅出,逻辑严密,是神的子民天国生活的入门指引。

圣经教导的技巧之一,是使用反面教材,旧约中繁多的假先知、假神、甚至圣徒、选民的软弱和失足,都让读者看到小信或不信神的恶果。拉比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使用相同的教导技巧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一条贯串的纲领:外邦人虽被主耶稣点评,但在登山宝训中,主要的反面教材是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。而登山宝训的核心经文是:“你们不可效法他们“(6:8,或译”你们决不可与他们混为一体。“),包括不可效法当时的宗教贵族法利赛人和不认识真神的外邦人。主耶稣其实在重新强调一条古旧的诫命: ”你们从前住的埃及地,那里人的行为,你们不可效法。“(利18:3)抓紧这条线,我们可以更好明白登山宝训。

登山宝训的背景是:受浸礼、驱撒旦之后,主耶稣开始了他在地上的事奉。他呼召门徒,治病赶鬼,这位拉比一时名声鹊起,前无古人(可1:27),人们于是从四面八方来跟随他(4:25)。不过,根据5:1以及路6:20,登山宝训并不是孔夫子的“有教无类”。宝训完全是为基督的门徒而作,即是说,只有主的门徒,方有特权能从登山宝训受教,这是何等荣耀!世间不少哲人智者其实对登山宝训称许有加,但仅仅如此而已。世界行不出登山宝训来,因为他们不是基督的门徒。主耶稣对受教的门徒们总结登山宝训,说:“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,好比一个聪明人,把房子盖在磐石上,雨淋,水冲,风吹,撞着那房子,房子总不倒塌。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。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,好比一个无知的人,把房子盖在沙土上,雨淋,水冲,风吹,撞着那房子,房子就倒塌了。并且倒塌得很大。“(7:24-27)我们作主的门徒,必须把房子盖在磐石上,否则我们与世界没有分别。


马太福音第五章
天国八福(太5:3-12

*3:“虚心“的原文是”灵里贫乏“。人无论贫富,如果他自觉灵里贫乏就有福了。活在大千罪世中,人如果感到灵里贫乏一无所有,神给他的应许是天国。这种贫乏感是神赐给的,让人可以向往世界所不可比拟的丰盛,就是与神同在。根据原文修辞法,这应许是格言现在时(gnomic present tense),指永恒不变。灵里贫乏是进入天国的第一步。

*4:“灵里贫乏”的必然后果是“哀恸”,惊觉世间红尘,竟然不能为生命带来永恒意义和价值。哀恸的安慰来自神。主耶稣说,这样的哀恸,神必不轻看:“因为他们必得安慰”,在基督里那测不透的丰盛是他们的安慰。

*5:“温柔的人有福了”。由贫乏而哀恸,而得安慰,而悔改归主。在基督里新的的生命,以“温柔”为印记,出现在暴戾的世界面前。基督在稍后的教训中要求门徒学他的样式,“因为我心里柔和谦卑”(11:29)的“柔和”,与5:5的“温柔”是同一个字 prau<j。基督的样式藉着门徒的新生命呈现。注意,“温柔”不是柔弱无力或者含情脉脉。基督的柔和是,他有超越一切的最强大能力,却最谦卑节制。这样的人有福了,主应许说:“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”。承受地土是旧约的应许。亚伯拉罕的子孙可以承受应许美地,神的子民有资格承受天上的赏赐。

*6 “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”。神的心意是,他的子民“认识神的儿子,得以长大成人,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”(弗4:13)。神的子民以如饥似渴地仰慕神的话语为他们重生的另一印记。他们追求真理,必得饱足。

*7 “怜恤人的人有福了”。出黑暗入奇妙光明,在天国的恩典和真理中成长,神的子民有为神发光的责任感,他们怜恤失落的灵魂,愿意他们悔改信主。传道者的道路逶迤曲折,山高水深,无论境况,他们随时得到来自神的怜恤,因为他们是至高神的福音使者,神与他们同在。

*8 “清心的人有福了”。字面上,“清心”常跟“寡欲”同时出现。但这里的“清心”,超越世俗的寡欲。他们的福份是:“因为他们必得见神”。诗人说:“谁能登耶和华的山。谁能站在他的圣所。就是手洁心清,不向虚妄起誓,不怀诡诈的人。(诗24:3-4)成熟的属灵生命,成就圣徒的美好品格,在人和神面前,他们都是澄澈的。他们可以与人为善,但清心所持守的是真道。无人、无物、无权贵、无淫威,可以迫使圣徒放弃对神的忠诚。约瑟、但以理等是好样式。

*9 “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”。世俗的眼光,以为这里说的不过是上下一团和气。但神的儿子主耶稣道成肉身受苦受死,为的是“藉这十字架,使两下归为一体,与神和好了。”(弗2:16)基督如此,神的子民就当学基督的样式,叫世人藉信主与神和好。这样的人是神的儿子,他们的生命是成长的生命。

*10-12 “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……在你们以前的先知,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。” 这三节经文合起来成为第八福。当圣徒怜恤人、亲近神、领人信主,等候他们的是世界的逼迫,因为世界恨基督。第八福的应许与第一福“灵里贫乏”一样,是格言现在时(gnomic present tense),指永恒不变。从一到八福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新生命从初信到成长到完全成熟,勇于为义受逼迫,为神作见证。第十节中仍然使用第三人称“他们”,从十一节开始到登山宝训最后,主耶稣转用第二人称“你们”,把门徒与他转变成一个“我与你们”的亲密无间,更把他的门徒和旧约的先知划上等号:门徒=先知。何等荣耀!

欣切期望 (5:13-16)
主赐给门徒尊贵的位份:“你们永远是世上的盐……你们永远是世上的光……”(根据原文,和合本无“永远”)。盐有调味和防腐的作用。如果不是教会的存在,这世界将会是何等乏味和腐败;而光驱散黑暗,主耶稣是真光,带给黑暗中的人盼望和出路,他期望门徒们也成为世上的光,叫世人“看见你们的好行为,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。” 这些好行为列举在八福中(3-12)。只有靠主活出八福的新生命,才能作世上的盐和光,把荣耀归给天上的父。这也是主呼召、造就门徒的目的。而假冒为善的宗教贵族披着律法的外衣,这种生命不能发光。

基督与律法,新约与旧约(太5:17-20

即使在今天,不少基督徒还在诧异:新约时代,旧约的价值是什么?基督来了,律法的价值还在么?我曾经见到某宗派只提供新约圣经,他们的出版物声称:今天是新约时代,因此旧约读不读也罢。

基督呼召的门徒们来自犹太人社群。祖祖辈辈,特别是被掳归来后的四百多年来,他们的宗教生活形式是会堂拉比们的教训,因循守旧而毫无生命。基督呼召门徒后,面对这位拉比带权柄的教训,人们耳目一新,如沐春风,又惊又喜(参可1:27,路4:15-30等),他们心中不免觉得,耶稣拉比的教导,无疑是对会堂拉比们的陈词滥调摧枯拉朽,律法(旧约)还有甚价值没有?主耶稣振聋发聩,有千古一答:别瞎猜!

5:17-20原文是一句话,中心价值就是起首的动词命令式:“莫想”。 基督高举律法的永恒价值。受造的天地废去,神的话语“一点一划也不能废去,都要成全。”(“一点一划”是形象的比喻,指希伯来文中最小的字母yod)现在,基督引进法利赛人作登山宝训中的反面教材。19节中,要“废掉”诫命“又教训人这样作”的,只有“坐在摩西的位上”(23:2)的文士和法利赛人。他们“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”这一句,根据原文,当翻译为“在天国他要称为最小的”;而主耶稣自己就是那位“遵行这诫命,又教训人遵行”的万古夫子,“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。” 现在,作为反面教材,法利赛人正式被曝光于真光之下:“因此,我告诉你们,你们的义,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,断不能进天国。”(原文中有“因此”二字)法利赛人以讲解律法为业,民间一直以为这群人就是义的化身。主耶稣告诉他的门徒们说:超越他们!


这当中,第十九节或许会令认真的读者困惑。“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,又教训人这样作,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。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,又教训人遵行,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。” 他在天国?后者好说。前者废掉诫命并且教训人这样做,是十足假先知行径,也可以进天国?这里,如果“他”字的位置改变一下,句子读成“在天国他要称为最小的”,意思会更清晰,也更符合原文evla,cistoj klhqh,setai evn th/| basilei,a| tw/n ouvranw/n。假先知是敌基督,不能进天国。(来6:6,约壹2:18-19,约贰1:9-11)唯一有权柄审判的,是天上的父。对假先知,“在天国里”的天父根据这种人的邪恶,定他是“最小的”。而道成肉身的主“遵行这诫命,又教训人遵行”,所以,天父称他的爱子为“大的”。(太3:1717:5

拨乱反正(太5:21-48

这段经文中,主耶稣列举六个曲解律法的典型例子作拨乱反正。主称它们为:“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,说,……(21),你们听见有话说(27)……又有话说(31),你们又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,说……(33)你们听见有话说……(3843)“。谁吩咐古人?有人,但绝不是神。这等误导古人的教训已是冰冻三尺。法利赛群体的形成约在主前两百多年,本意是在日渐败坏的犹太社群中,藉恪守律法而不染于世俗淤泥,由此渐次发展成一个犹太社会中墨守成规的宗教小团体。从这些拉比们口中,律法被巧妙地篡改、教导,直到主耶稣来。主对这六个例子的纲领性论述,从“只是我告诉你们”开始:法利赛人对律法的解释是错误的。也因此,门徒的义,当胜过法利赛人的误以为义。

*论杀人21-26(和合本小题)—— “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,说,不可杀人,又说,凡杀人的,难免受审判。” 这段话是明显的鱼目混珠。不可杀人(更精确地说,谋杀)是十诫之一,但翻遍圣经,没有下一句“凡杀人的,难免受审判”。换句话说,逻辑上,不动手杀人,就可以逍遥法外了。这是犹太拉比把律法歪曲、简化。主耶稣更正说:受审判?不必动手杀人。向弟兄动怒就逃不过神的律法审判。要逃避审判,不是不动手杀人,而是与弟兄和好。

*论奸淫27-30(和合本小题)—— “你们听见有话说,不可奸淫。 ”十诫中确有 “不可奸淫”一诫,但为了阻挡人心中隐而不见的邪恶,第十诫的“贪恋”,如第二道防线,禁止人即使是内心的贪念。拉比的教导,把这道防线从律法中拆除了,告诉社会说,你们只要不付诸行为上的奸淫,大家伙平安无事,享受大吉。我们可以清楚看见,主耶稣把被拉比们拆除的防线重新设立起来。“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,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。” 这是最高的道德标准。

*论休妻31-32(和合本小题)—— 当时的犹太社会休妻蔚为风尚,原因是自由派拉比假律法之名的随意许可: “人若休妻,就当给她休书。”  休书还不容易?于是男人们趋之若鹜,齐齐休妻另娶。休妻(离婚)的议题,基督徒可或不可以离婚,不宜划一地从律法主义的立场分解,其间的详析,碍于篇幅,于此不作深入探讨。只是我必须提醒大家:
  • 31-32节论休妻的教导,根据经文,是“‘又’有话说……”(原文VErre,qh de. o[ti) “又” 很明显是上文(30节)的连接;而 “人若休妻,就当给她休书” 一句,文法上,是副词从句,只充当前面 “有话说” 的内容,它本身并非主句。可以看见,此处的论休妻,应当被看作是上一个论题 “论奸淫” 的延续和拓展。如果这个观察成立,则31-32的休妻原动力,来自28 “看见妇女就动淫念” 而导致男人最终一纸休书,休妻另娶。这里要对付的,是奸淫罪,我个人认为它并不包括其它所有离婚的案例。
  •  前华神教务主任、我非常尊重的神学家康来昌牧师说:“字句叫人死,精义叫人活,把圣经当作律法书,来找离婚不离婚的理由是错的。”(《基督徒最后的试探》,p94

顺便提醒一下,小题是后人为阅读、查考方便而加的,并不存在于原文当中。小题的添加,自有其用处,但我们读经的时候,注意上下文应当过于注意小题。以27-32为例,因为连接词 “又” 的存在,这两段之间,倘若忽略小题,内容读来更加一气呵成。我们将会看见,登山宝训中最少存在另一处,小题的运用引起内容欠缺连贯,因而妨碍更好地理解。

*论起誓33-37 (和合本小题)—— 基督徒可否起誓?根据33-37,结论自然是 “不可” 。和合本圣经中共有252节起誓的经文,其中多是圣徒的起誓:亚伯兰、雅各、约瑟、波阿斯、大卫…… 直到启10:1的大力天使,便是神自己也起誓。这样看来,似乎又 “可以” ?注意内容。这“吩咐古人的话”,在圣经中根本找不到,拉比们又在忽悠百姓。旧约中关于起誓的诫命,分别在出20:7、利19:12、民30:2、申23:21中。神允许人起誓,但禁止起假誓(利19:12)。民30:2 “人若向耶和华许愿,或起誓,要约束自己,就不可食言。” 但罪人从中找到发假誓的窍门:说指着耶和华起的誓不可食言,那我不指着耶和华起誓,不就可以不认账,也不算犯罪了吗?于是假誓满天飞,指着天地、耶路撒冷、自己的头,唯独不指着耶和华。这样的起誓是诡诈,所以“什么誓都不可起”, “你们的话,是,就说是,不是,就说不是。若再多说,就是出于那恶者。
*论以眼还眼38-42 (和合本小题)—— 世界大概最为熟悉的登山宝训内容是以眼还眼,堕落的世界以为这是复仇的根据。拉比们引用得倒是一字不差, “以眼还眼” 出现在出21:24、利24:20和申19:20,目的是防止作恶者逃避惩处,也制止受害者非份复仇。神自己更为这保证公平审判的民事法,给出实例指引。出21:26-27 “人若打坏了他奴仆或是婢女的一只眼,就要因他的眼放他去得以自由。 若打掉了他奴仆或是婢女的一个牙,就要因他的牙放他去得以自由 。” 而不是剜掉一只眼、敲掉一个牙。所以,公平、对等的审判是神的心意,但拉比们却对此只字不提。

恐怕最令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大惑不解的是:“只是我告诉你们,不要与恶人作对。有人打你的右脸,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。有人想要告你,要拿你的里衣,连外衣也由他拿去。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,你就同他走二里。有求你的,就给他。有向你借贷的,不可推辞。”世人嗤笑基督徒是笨蛋,基督徒也在琢磨我们如果面对教堂枪击,是不是该站起来说:“您有狼牙棒,我有天灵盖,请了您哪……”

主耶稣常用比喻去承载他的教导。打完右脸打左脸代表彻底的侮辱,主的教导是:侮辱由他;拿完里衣拿外衣、走完一里走两里,代表的都是物质损失,主的教导是:损失由他。如果门徒的生命散发着“好行为”的馨香,他们很有机会面对世界的侮辱和个人利益的损失。这样的生命“有福了”(5:3-12)基督自己就是生命的典范。跟随基督,我们每天都会面临侮辱、损失,但我们的赏赐在天上。

*论爱仇敌43-48(和合本小题)—— 传统的说法 “当爱你的邻舍,恨你的仇敌” 也是似是而非的鱼目。旧约中明文 “爱” 的前者,却从来没有 “恨” 的后者。虽然在修辞学上是一个新的段落,但 “爱仇敌” 的教导,无可置疑是 “不要与恶人作对” 教导的更上一层楼。爱仇敌的具体表显是:“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”。 因为这些仇敌,正是让他们看见门徒好行为的对象,所以可以这么说,基督徒当然地不缺仇敌。神安排仇敌,让他们看见基督徒的光,让他们与基督徒一道把荣耀归给天上的父。“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,也照歹人,降雨给义人,也给不义的人。”也许,藉着圣徒的代祷和神的怜悯,仇敌有一天会是我们在基督里的弟兄。从拉比扫罗到使徒保罗,不正如此么?

小结 —— 马太福音第五章是天国的入门,循循善诱地让神的子民领会天国生活的新原则。为进深到六、七章铺平了道路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