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太福音第六章


登山宝训——作主门徒ABC

马太福音第六章

施舍(6:1-4)—— 通过第五章的教导,门徒们开始明白主期许他们什么,希望他们行出什么。这些好行为(5:3-12)都带着天国子民的模式,圣灵的印记,自然格外引人注目。
主却提醒他们:这些好行为,不是为个人卖弄,以哗众取宠,以藉此而出人头地。“你们要小心,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,故意叫他们看见。若是这样,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。”这是最简单不过、人却最容易忘记的赏赐原理,为个人出人头地,你的赏赐就是自己挣的出人头地;明天、后天、犯不着多久,出人头地可以变成声名狼藉。但若为天父的荣耀,赏赐自天父来,未必立即兑现,却绝对可靠,就如属灵先贤们“从远处望见,且欢喜迎接”(来11:23)主耶稣勉励门徒们选择后者。
主以施舍为例,施舍与八福中怜恤攸关。假冒为善们也施舍,却是大吹大擂,广告坊间,博取社会一片艳羡喝彩。主说他们得到的不过是自己的赏赐。我们或者曾经见到过大教堂的庭院、通道、墙壁等等,会刻上捐款善长芳名,个人以为不值得鼓励。而天国的智慧,是“你施舍的时候,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。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”。 右手是作事的,也是更强壮的,施舍用右手去作,有举重若轻、连左手也用不上的含义,比喻用平常心态而非故作善长去施舍。怜恤是新生命的自然流露。这样的生命荣耀天父,“你父在暗中察看,必然报答你。”
祷告(6:5-15)—— 第六章共有34节经文,主耶稣教导门徒祷告的经文几乎占了一半。而论祷告的位置,处于五、六、七三章的中间。不应看作偶然。马太福音的初始读者对象是犹太人,犹太文学作品的高潮,正处在作品篇幅的中间而非前后。所以,论祷告其实正是登山宝训中的顶峰之作。这提醒我们,作为主的门徒,我们属灵生活的中心是:祷告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假冒为善再次成为反面教材。他们“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,故意叫人看见。”我们会问:主是不是不赞成公开祷告?不是。众先知、使徒、主自己,都有公开祷告的记录。假冒为善的祷告,要害是“故意叫人看见”。不要误以为第六节要求门徒必须“进内屋、关上门”,方能祷告。这一节经文的两个关键动词是命令式“进”和“祷告”,相对法利赛人的“出”和“叫人看见”。个人的私祷,是与神亲近的时刻;心无旁骛地来到神面前,专心寻求他,是门徒生命的宝贵时刻。“出”和“故意叫人看见”的作为不是人与神之间的沟通,而不过是鸣锣响钹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对付过假冒为善的祷告,主耶稣现在对付外邦人的祷告。外邦人没有天国之求。他们的祷告,集中在物质好处,与中华的拜灶君土地没甚两样。据考,当时外邦人的祷告文化,认为祷告得越长越多就越容易被他们膜拜的神佛重视,因此也越有希望“天官赐福”。主耶稣说:“你们不可效法他们。”理由是,“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,你们所需用的,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。”这包括我们属灵的和物质的需用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那么,我们可以长时间祷告吗?当然可以,只要我们被圣灵感动。主耶稣教导我们的要点是:“你们祷告,不可像外邦人,用许多重复话。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。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9-13节通常被不正确地称作 “主祷文”, 根据内容,应被译为“主示范祷告”,主教导我们如何祷告。注意和合本合宜地把“所以”包涵在译文中,让我们看到主反潮流文化的教导。因为流行文化中,祷告被误用在自吹自擂的表演与异教神学的泛滥(5-8)祷告的两个主题是,天父、我们,天父是当然的祷告中心。所以我们要注意,不要在祷告中把自己作为中心。“我们在天上的父,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。” 祷告第一要紧的,是位份的确立,如此,我们晓得谁在诉说,谁在垂听。位份是:父在上,我在下;他全知,我无知;他全能,我无能;他至圣,我罪污,但我竟然有特权去到他面前祷告。为此我赞美他。原文中,“天上”一字uvranoi/j 是众数。仅此一样,我们就当俯伏敬拜。人知一个天,以此便夜郎自大;天父却无所不在于天外天,九重天,不知几层天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位份确立后,祷告蒙天父喜悦。也因为位份确立,我们信心坚立,因为这位伟大的神是我们的天父。使徒行传记载这许多位份确立的祷告,结果是地方震动、圣灵充满、放胆讲论、一心一意、大有能力,人蒙大恩,没有缺乏,变卖房产。教会今天需要作这种祷告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“愿你的国降临,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在天上”,是表达我们愿意完全顺服,神的国(完全掌管)降临在我们的生命中,我们向圣洁、公义、慈爱的神交出生命的主权,愿意成为君王的仆役、子民。既然完全献上,君王的旨意就完全自由运行在地上为仆人的我们,而不是“我们的旨意行在天上,如同行在地上。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“我们日用的饮食,今日赐给我们”。然后,我们是不是到了为牛油面包祷告的时候?早期教父如居普良、特土良、奥古斯丁认为,这里说的,是神的话或主餐,而耶柔米翻译拉丁文圣经将“日用饮食”译作赐给“我们饮食并非凡品” panem nostrum supersubstantialem)。归正(Reformation)运动对教父们灵意解经,加尔文:太荒诞(exceedingly absurd),路德认为:日用的饮食,指维持生命所需各样,如食物、健康、阳光空气、房屋家居、妻小,乃至健全的政府与和平环境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“免我们的债,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”。这祷告与5:44-48 关于爱仇敌的教导相关,仇敌一定欠我们的债,但因为我们爱仇敌,为他们祷告,我们免了仇敌的债,就如主耶稣免了我们的债一般(罗5:8)。免债是圣徒生命的特色,这里的经文告诉我们,是我们先免别人的债,然后天父再免我们的债。不是说我们得救,罪债得赦免,然后跟随主吗?这里其实说的是我们得救后的生命表显。这是门徒的生命美德。主要我们爱仇敌,为逼迫我们的祷告,要我们“免了人的债“。在14-15节,主明说:“你们饶恕人的过犯,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。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,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。”先后次序,一览无遗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“不叫我们遇见试探,(并且)救我们脱离凶恶”是和合本圣经中由对原文透彻理解而来的上佳翻译。各位如果有兴趣,请阅读本文英文部分的分析。简单地说,这两句子,类似犹太文学的平行语法,要全面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,就必须两皆兼顾。主耶稣教导我们祈求神的看顾和保守,以免我们在试探和恶者面前站立不稳。如果我们与恶者面对,求神拯救。神有这样的能力和权柄,“因为国度,权柄,荣耀,全是你的,直到永远。阿们。”祷告以最高赞美结束。
禁食(16-18)—— 今天的教会不怎强调禁食祷告。究竟禁食祷告有什么意义呢?原来,禁食让我们把身体所需先放下来,藉拒绝身体所需,我们从“所需”的奴仆成为“所需”的主人,实现全身心灵的专注在祷告神这单一的要务上。
在主耶稣的时代,法利赛人每礼拜禁食两次(路18:12),日子专门选在每周第二和第五天,原因是这两天是当地集市,人多往来,自然更多人可以看见他们的属灵表演。法利赛人禁食的时候,为了让自己难看些,会故意用白色的灰扑脸,弄得灰头土脸的,向别人表示他们“属灵地”在禁食中。主耶稣不厌其烦地把反面教材运用在他的教导中。在禁食的教导上,他要我们“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……”,而且,他再次肯定:“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”而不是从神而来得赏赐。中心思想,是八福中“清心”的拓展:表里如一,不作伪君子。

积财宝在天(19-24)—— 时下社会,奉“双赢”作事业、为人、处事等的最高境界,不想主耶稣时代,犹太人社会的聪明人就已晓得“双赢”。主耶稣却说:不!“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。不是恶这个爱那个,就是重这个轻那个。你们不能又事奉神,又事奉玛门。”谁是这些设想双赢之局的聪明人呢?又是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。路加福音记载了相同的教导,然后:“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,他们听见这一切话,就嗤笑耶稣。” 16:14)他们在宗教精英的位上得到地位和名望,同时也贪爱钱财。对这些伪君子,主耶稣一语中的:“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,你的心也在哪里。”贪爱地上钱财的法利赛人其实心系世间富贵。主告诫门徒不要效法他们,“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,天上没有虫子咬,不能锈坏,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。”不但如此,我们的财宝在天上,心也会在天上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我们努力工作,努力奉献,也把财宝积攒在天上。
不要忧虑(25-34)—— 请再次注意25节的“所以”。这一段,其实是上一段的继续。在地上拼命积攒财宝,反映人的忧虑。有一次与一对爱主的年轻夫妇交谈,他们坦诚地表示没有遵守十一奉献。“穷怕了”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主耶稣以万有主宰之尊,要门徒们不要为生命的吃喝、身体的衣着忧虑。他列举天上的飞鸟和野地的花作例子。它们无忧虑,完全遵从天父安排,所以天父所赐给他们的天香国色,比所罗门的绫罗绸缎更高贵。飞鸟和花的顺服,让它们成为天父信实和慈爱的活见证。只有人会为明天忧虑。如果我们也加入到外邦人忧虑的行列,就连飞鸟和百合花都不如了。主应许说:“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。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什么是天父的国?广义上说,是神对天地万物朝代迭更的主权和管治。不过从上文的语流文脉中,从登山宝训对门徒而发的狭角度去分析,我们发现,主以“天国”这一对门徒的永恒应许(记得这应许使用独特的的格言现在时?),安慰那些因“灵里贫乏”而跟随主的门徒们;在6:9-13的示范祷告中,主要我们求神的国降临、旨意行在地上如同在天上,表示我们对天上的父完全顺服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什么是天父的义?广义上说,绝对公义是天父无限的完美属性之一(除此还有他其实我们的慈爱、永恒、全知、全能、全善……,等等)。我们再从上下文去观察,发现登山宝训中,主耶稣应许“饥渴慕义”的人得饱足。他把对“灵里贫乏”相同的祝福,应许给“为义受逼迫”的门徒们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于是我们面前有一幅图像。门徒蒙召成为天国的子民,生活在天国的永恒丰盛和公义中。门徒的言行,当然放射天国的瑰丽,义人的风采。他们也是地上国度的临时国民,但在此他们是客旅,是寄居的(来11:13)。他们生命的永恒承载是天国,而忧虑,是地上国度外邦人生活的特点。因此主以外邦人的思维方式作为反面教材:“所以不要忧虑,说,吃什么?喝什么?穿什么?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。”主在教导中指出:“你们不可效法他们。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,你们所需用的,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。”(6:8)他现在再次确认说:“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,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。”两次应许,应被理解成犹太文学常用的二元特色。所以,我们只管在神的国和义中,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神、信靠神、顺服神、敬拜神,不必作小人的怀土之忧,说,吃什么?喝什么?穿什么?爱我们的父坐拥万有。忧些甚?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马太福音第五章